查看原文
其他

四成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!疫情之下环保产业正在两极分化

伏波望族 环保圈 2022-08-08
作品来源:环保圈
作者:伏波望族


又是一年年报季,每年5月,各大上市公司的年报都发得差不多了,都是媒体盘点上一年成绩,复盘总结的时候。

这个周末,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刚刚总结了“176家环境企业2021年业绩汇总”,汇总176家环境企业的业绩,其中包括A股146家、港股29家、新加坡1家,从中也可以看出2021年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些整体趋势。
 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,各大企业的表现差别越来越大,好的更好,差得更差,整个产业“马太效应”凸显,行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高。1

光大环境总营收接近500亿大关

据说,在美国,前6家环保企业能够占据整个产业60%的市场份额,而这也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。
在中国,虽然我们的产业集中度与这还相差甚远,但好公司的表现也是在越来越好。
比如整个产业的领头羊——光大环境,它的营收正在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,考虑到它400多亿港元的总盘子,其每年新增的量已经达到约70亿港元,相当于一个中大型环保公司的体量。
2019年时,光大环境的营收还在376亿港元。2020年这一数字就突破了400亿,达到429.26亿。而2021年它的营收又进一步增加到498.95亿港元,眼瞅着就要突破500亿元大关了。
 还有去年刚刚经历了改名、重组、换帅等一番大动作的首创环保,2021年的业绩也非常亮眼。营收达到222.33亿元,同比增长15.65%;归母净利润也达到22.87亿元,同比增长55.58%。
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,首创环保都再创新高。
营收突破百亿级别的企业,在2019年时还是11家,而2021年则达到了13家。
以瀚蓝环境为例,它的全年营收达到了117.77亿元,首次突破了一百亿元,同比增加57.41%。
一些前几年经历了“混改”的企业,也慢慢地恢复了元气,逐步走上了正轨。
比如清新环境,这家大气治理领域的领军企业,2021年业绩逆势上升,营收达68.80亿元,同比增长46.34%;归母净利润5.68亿元,同比增长66.70%。
而在2020年时,清新环境的归母净利润还是“同比下降44.7%,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”。
一年时间,归母净利润由负的44.7%变成了正的66.70%,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。
此外,还有一些企业的营收增幅也高于50%,比如有绿色动力、圣元环保、万邦达、华控赛格等,总计达到20家。以大禹节水为例,其2021年营收达到35.15亿元,同比上升74.21%;归母净利润则为1.35亿元,同比上升36.98%。
总体来看,在外部疫情冲击,内部整个行业增量市场放缓的情况下,这些公司还能够交出这样亮眼的成绩单,已经跑赢了大部分同行。2

四成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

由来只闻新人笑,有谁听到旧人哭?在年度业绩方面,其实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前一阵子“环保圈”就报道过,有多家环保企业的净利润都出现了亏损,东方园林亏损约11.58亿,巴安水务亏损13.04亿,博世科亏损5.15亿,博天环境亏损14.2亿,启迪环境最多,亏损达45.4亿相关链接:博天亏损14亿,启迪亏损45亿!环保企业为何亏损连连?)。
 以博天环境为例,去年净亏损额达到了14.2亿元。
4月30日,博天环境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,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.48亿元,同比下降40.25%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4.2亿元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14.11亿元,亏损同比扩大。
至于面上的数据,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统计,176家环境企业中,去年有51家营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,占比近三成。
净利润方面,出现下滑的企业则更多,有7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,比例接近四成。
整体来看,2021年环保产业的盈利水平较2020年有所下降,有29家企业出现亏损,占比达到17%。
亏损企业中,水务企业的占比相对比较高,有不少甚至是昔日细分领域的龙头。
比如广西环保龙头博世科,2021年营收为26.6亿,同比下降26.4%。归母净利润更惨,为-5.1亿,同比更是大幅下降363.96%。
看到这一业绩,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去年博世科要引入广环投成为第一大股东了。
关于亏损的原因,博世科在年报中解释说,主要是受到疫情反复、经济下行、行业竞争加剧、市政项目结算和老旧项目回款不及预期等内外部发展阻力综合影响。
仔细分析这些原因可以看出,项目结算和回款慢属于老问题,行业“内卷”也一直存在,比较大的变量因素其实就是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。
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是,同样是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,为什么有的企业表现好,有的企业表现差?3
疫情成为行业集中度提升“催化剂”说起环保产业的两极分化现象,其实由来已久。


最早,行业处于发展早期,企业规模普遍偏小,资本关注度低,政策监管也比较少,大部分企业都处于“野蛮生长”的状态,整个行业的特点就是“小散乱”,集中度不高。


2013年以后,随着大气十条、水十条、土十条的陆续颁布,国家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政策监管日益趋严,刺激着环保产业的发展也逐步进入快车道。


与政策红利伴随而来的,就是大批“野蛮人”的涌入,有“国家队”、地方国资、互联网企业、房地产大佬等,环保产业开始逐渐受到资本的关注。


资本涌入,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并购重组加剧,这在2015年前后已经逐步显现出苗头,到了2018年PPP暴雷潮后则进一步加剧。由于大批民营环保企业出现了资金链危机,国资开始在这个行业大肆收购兼并,进而在2019年出现了一轮“混改潮”,东方园林、碧水源、博天环境等行业头部企业都纷纷投入国资的怀抱。


而这轮并购潮,进一步加剧了环保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升,国资逐渐成为了整个产业的中坚力量。


而在这两年疫情的背景下,环保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则更加明显,好的更好,差的更差,整个产业“马太效应”逐步凸显,2021年的业绩情况就是证明。


为什么会是这样?苏州水星环保工业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、环保圈特约撰稿人、“环保老岳”岳文春分析说,疫情会在两方面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。



第一,疫情封控导致很多商务活动开展不了了,妨碍了一些“新面孔”进来。同时企业由于不能出差,反而能够集中精力把老客户做深、做透。这导致客户在没有“新面孔”进来的情况下,第一考虑行业的品牌企业,第二考虑原来合作过的“熟面孔”;第二,疫情就像环保行业常用的“催化剂”介质,能够大大加快反应的速度和效率,把原来可能需要几年的演变过程缩短在几个月之内发生。以前环保行业集中度提升是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,企业感受不明显,等意识到了可能就晚了,而现在则一下子呈现在你面前,让你很难受。

总之,环保产业的集中度其实一直都在提升,只不过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趋势,让大家感受更强烈。


从另外一个角度讲,疫情其实也相当于对企业提前进行了一次“压力测试”,起到了一个提醒或预警的作用,给企业一次机会发现自身的问题。


在此情况下,环保企业如果能够及早发现问题,尽快改正,其实也算是“坏事变好事”,从而避免在未来中长期时间内“温水煮青蛙”,逐渐被市场所淘汰。


希望大家也能把握住这次机会,反思自己,查漏补缺,及早纠正自身的问题。


附:176家环境企业2021年业绩汇总(数据统计: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)

 




版权声明:

1、凡注明"来源:环保圈" 的原创作品,版权均属于环保圈,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需经本平台授权,并注明"来源:环保圈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如需申请授权、商务合作请联系:021-23521171

3、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,申请请添加微信:maweihui002


往期推荐

从PPP发展中的9个问题,看EOD模式如何良好运行?
光大业绩领跑,海螺净利润第一!36家固废企业年报大盘点
《环保圈》请小伙伴们来拍砖了!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